「媽媽為什麼你就是不相信我呢?我的膝蓋真的痛,連走路都隱隱作痛。」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想偷懶的小心思,反正等醫生做完檢查就一清二楚了。現在不願意堅持,以後長不高後悔的是你自己。」
一對母女帶著濃濃的「火藥味」走進醫院骨傷科診室,而引發兩人爭執的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跳繩。
醫生表示,類似的情景幾乎每次門診都能看到。跳繩有助于長高,多練習還能在體測中拿到高分,于是,這項簡單的運動近年來在無數家庭中風靡起來。不少家長天天監督孩子跳1000個、2000個、3000個,甚至更多。殊不知,過猶不及,跳繩過量會給孩子身體帶來損傷。
小姑娘媛媛(化名)看看媽媽,又轉頭看看醫生,滿臉的委屈。她今年13歲,自從年初時來了第一次月經之後,媽媽盯上了她的跳繩,要求她每天風雨無阻,跳1000個起步。
媛媛身高1米58,體重將近120斤,媽媽的突然改變其實是因為焦慮她的身材。「雖然已經來月經,但她的骨骺還沒完全閉合,如果能抓住最後這一年的機會,還是很有希望爬上1米6的。而且,多運動也能減肥。我就想讓她能再高一點瘦一點,看起來能更美一點。」
暑假以來,帶著滿心期待的媽媽更是給媛媛的跳繩任務加碼,從原先的一天1000個增加到早、中、晚各跳1000個。小姑娘倒是能理解媽媽的苦心,一天天咬牙堅持,直至不久前,跳著跳著忽然感到左膝疼痛,不動時則能很快得到緩解,偶爾在走路時也能感到隱痛。
媛媛把自己身體的感受告訴了媽媽,不料媽媽竟不以為然,甚至還覺得這是女兒想偷懶,母女倆「拉鋸」了好幾天無果,只得上醫院尋求專業判斷。
骨科醫生仔細給媛媛做了查體,基本可以排除半月板損傷,不過,高度懷疑有脛骨結節骨骺炎,並很快通過X光檢查得到確診。媛媛媽媽頓時啞口無言,對自己之前有些喪失理智的言行自責不已。
希望孩子能長得高一點,老母親們的想法本也無可厚非,但上面案例的兩個媽媽這般,的確是有些過激了。而更糟糕的是,如今類似的家長比比皆是,臨床中因此受傷的孩子也不少見。
從運動的便捷性上考慮,跳繩確是不錯的選擇,但得注意控制量,根據孩子的體能,不要盲目追求數量多,且在跳繩時要穿抗震力強的運動鞋,並選擇平坦的地面,最好是有彈性的塑膠跑道,以儘量避免跳繩時可能發生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