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吃飯了!」郭永江來到床邊,手裡粗大的針筒裡是打成糊狀的飯菜, 面對兒子的呼喚,床上的老人沒有任何回應。
郭永江靠近母親, 慢慢將針管裡的飯菜喂給母親吃。「媽,往下嚥,再咽一口!」看著母親順利吞咽下食物,郭永江松了一口氣。
多年來,這樣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郭永江悉心照顧癱瘓的母親孫淑娟在社區傳為美談。
母親腦血管萎縮
全身上下也就脖子能動
「除了買菜買藥,我幾乎不出門,就這身衣裳穿得多。」 照顧母親讓愛熱鬧的郭永江每天穿著睡衣成了「宅男」。
郭永江91歲的母親孫淑娟住在南側朝陽的臥室裡,老人平躺在床上,人走到身邊她也沒反應,雖然人很瘦弱,但氣色很不錯。 「她現在啥意識也沒有,全身上下也就脖子能動。」郭永江說。
郭永江父親20多年前就過世了。9年前,身體硬朗的母親得了腦梗,突然就不會說話了,人癱了,日常起居都要人照顧。
「最初那一年多還有點兒意識,後來腦血管萎縮越來越嚴重,無法與人交流,就成了現在這樣。」郭永江說。
母親吞咽困難,餵飯要打到針管裡
母親吞咽困難,餵飯都要打到針管裡; 每天要清理大小便、擦拭身體;還要無數次地翻身……照料護理這類病人很辛苦,郭永江說家裡請的保姆時間都不長就辭職不幹了。
哥嫂年紀比他大,哥哥股骨頭不好,幹不了太重的活兒,郭永江主動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為了更好地照顧護理, 他搬到母親家裡24小時不離身。
一天3次餵飯、換4次尿不濕,每天擦洗身體……這是郭永江多年來的日常,忙著照顧母親的他從未在晚上12點前睡過覺。
母親只能吃流食,他用料理機把蔬菜、水果、肉類都打成糊狀, 再把打好的飯菜灌進針筒裡,喂給母親吃。這幾年,光料理機他就用壞了好幾個。
一天三頓飯不重樣
每天給母親擦洗身體
一天三頓飯不重樣,要保證營養的均衡。「早晨牛奶蛋糕,牛奶里加點兒蜂蜜,蜂蜜潤腸防止便秘。中午米飯炒菜,有時也吃包子餃子。」郭永江說,母親吞咽緩慢, 有時一口飯要咽三次,喂一次飯最少要一刻鐘。
郭永江買來氣墊按摩床,幫助老人肌肉按摩。為防止老人長濕疹和褥瘡, 他每天按時幫助母親更換尿不濕、擦洗身體,老人的被褥經常清洗,雖然家中有臥床多年的病人,房間卻乾淨整潔,聞不到異味。
2015年,母親起了毒瘡,渾身都是大水泡,郭永江四處求醫問藥。當時正是7月中下旬,哥嫂抱著母親,他用小剪刀剪開水泡為母親上藥,汗如雨下。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和護理,母親恢復了健康。
「多大歲數都想要個媽」
媽在家就在!
老人床邊放著棉簽、碘伏、眼藥水、西瓜霜噴劑等常用藥品。臥床多年,老人各項身體機能變差,身上長泡、嘴裡起潰瘍是常事,照顧母親這些年, 郭永江被鍛煉成了半個醫生,一些皮膚、口腔的小毛病都是他為母親用藥,時常有癱瘓病人的家屬向他尋求護理病人的經驗。
社區有不少居民知道郭永江照顧母親的事,都誇他是個大孝子,「沒他這麼精心照顧著,老太太活不了這麼長時間。」郭永江卻認為這是身為子女應該做的, 「多大歲數都想要個媽,媽在家就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