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當你以一顆善心對待他人時,往往也會被他人溫柔以待。
當事人自述:
這位笑容滿面的老人今年已經79歲了,家住在偏遠的農村,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11年的看護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作結束返鄉後,老人和當年的雇主一直保持著聯繫,甚至身為雇主的兩個年輕人竟然主動將她認作母親,8年來經常過來探望老人。
在週六,一起相約拜訪了這位79歲的李媽媽,李媽媽家在大陸的黃土大山中,一個深山中的小村落零散的分佈著幾戶人家,在攝像大哥的帶領下,10點多我們找到了她的家,這座半地坑的院落建成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時間了,院子中的陳設都非常的傳統,一進院子仿佛回到了上個世紀的農村。
窯洞紅門簾一閃過後,一位頭頂手帕穿著棉衣拄著拐杖的老人走了出來,手搭涼棚朝著我們這邊望了一望,招手迎接我們,「趕快回家吃飯,剛剛做好,熱乎著呢。」也不知老人看清了沒有就這樣熱情地招呼著大家,善良和親切的農村母親形象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瞬間便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
攝像大哥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走進了李媽媽的家,一個是農村善良的母親一個是厚道的都市好人,見面自然是一見如故聊得非常投機,聊天中聽大媽講起了她的人生故事,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感覺到老人家就是一位可親可愛的母親,在她的身上有很感人的地方,所以才特意前去二次走訪,兩人相見這次更是親切,攝像大哥特意給大媽遞上2包月餅,老人立即緊緊拉著他的手一起回到了窯洞裡。
窯洞裡我們見到了大媽的兒媳婦,她是早上幹完活回家剛剛給婆婆做好早飯,婆媳二人非常熱情地邀請大家坐下來一起吃飯,寒暄過後一行人一邊拍照一邊和婆媳二人拉家常式地進入了採訪模式,李媽媽和攝像大哥算是熟人,自然是先和她聊上了,「我這媳婦很孝順,早上她工作完去村子裡碾韭花,我想吃面了囑咐她買點麵條回來,她就買了麵條給我做了喜歡吃的豆角滷麵,吃著很開心,現在我的食量還不錯,一頓能吃一大碗呢。」
李媽媽有個獨生子,兒子和兒媳平時都是種地為生,這些年還要在農閒時間都在外打工賺錢,大媽年紀大了還有風濕病的老毛病,腿腳不便,一個人在家兒子兒媳不放心,兒媳婦就留在了家裡伺候著她,只有兒子在外繼續打工。
兒媳說婆婆年輕的時候處處都是吃虧在前享受在後,人也有本事,就是沒有文化,否則婆婆前途無量,說不定早走出了山溝,人常說善有善報,好人有好報,婆婆的善心晚年就得到了回報,話題便很自然的轉到了婆婆晚年還有2個都市人來認乾媽的事情上。吃過飯後我們來到了李媽媽住的窯洞內,外觀是普通的黃土窯洞,可是裡邊收拾得乾乾淨淨,幾乎可以用明窗淨幾來形容,看來李媽媽是個手腳勤快、乾淨衛生之人。
老人招呼著我們一起坐下開始介紹她2個都市兒子的故事,她說19年前自己手腳俐落,經人介紹去了都會區一戶人家做看護,護理的物件是和她同年等歲的一位姐妹,這位姐妹不幸患病,留下後遺症,生活不方便,她有2個兒子1個女兒,都各自有一家人要養活,平時生意和工作都比較忙,所以就雇了自己來當看護,說起來也是自己和這家人有緣分或者說自己運氣好,她和患病的姐妹相處得如同親姐妹,孩子們買下好吃的主家姐妹總是拉著她一起吃。一家人對她非常好,自己當然也是盡心盡責地照顧人家,一段時間相處彼此都把對方當成了一家人,互相對對方都很滿意,就這樣她在這戶人家一停就是11年,直到那位患病的姐妹離去。
期間還一同照顧這戶人家大兒媳的母親,當年3位老姐妹就是一起生活在那裡,11年自己沒有拿過人家一針一線,總是擺正自己的位置,全力以赴照顧著病人,這家人對自己非常的好,從不把她當外人看,更讓她感動的是回到老家農村這家人還是一如既往的對待她。
李媽媽說自己不做看護了,就和那人家沒有了關係,可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這戶人家把她送回老家後,孩子們幾乎年年都要來看她,特別是兩個兒子和兒媳對她說:「現在您就是我們的媽媽,您一個兒子現在變成3個兒子,您替我們照顧媽媽有功勞,我們就應該報答您,把您當成媽媽,希望您把我們也當成兒子,您的家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家也是您的家。」
在自己回家的8年時間裡,雇主一家人一年最少來兩次看望自己,來的時候大包小包地帶著衣服和禮品,臨走的時候還要給現金,一年2000元人民幣(約新臺幣8千五百多元),年年如此,今年前半年也來過一次了,感動的自己不知該說什麽好,其實自己也就是盡心照顧了他們的媽媽,這是工作理所當然的事情,做人就是要這樣,善待遇到的每個人,做事要上心,抱著吃虧是福的態度,與人為善和睦相處。
婆婆現在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更不能把她一個人留在家裡,雖然賺錢對自家是大事,可是婆婆的身體健康更是家中第一大事,雇主一家都珍惜和婆婆的感情,自己就更別說了,這輩子能遇上這樣一個好婆婆也是自己的福氣。聽著老人家講完她和雇主一家以及兒媳婦的故事,兒媳婦也收拾完了家務要準備上山打酸棗了,隨後我們也準備和她們告別,攝像大哥將婆媳二人請到了院子裡,為她們拍照留影,婆媳二人站在一起,媳婦很自然的扶住了婆婆的胳膊,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就看到了她一定也是一位善解人意,善良厚道的好媳婦。
李媽媽看到我們要離開便在小菜園子裡摘下3條黃瓜,兒媳婦跑回窯洞特意幫我們洗乾淨,送給我們在路上吃,善良無處不在。
儘管老人已經79歲高齡,腿腳並不靈活,在我們即將離開的時候還是堅持要送我們出門,攝像大哥一再阻攔,婆媳二人笑著說:「這是農村人的待客之道,是一定要送出家門的,別看這斜坡通道有些長,走了幾十年很輕鬆踏實。」
家門口就在通道口,大樹下放著幾個用來歇腳的小椅子,兒媳招呼李媽媽坐下,兩人像是在閒聊些什麼,看起來非常溫馨愜意,兒媳告訴我們,每當她出門幹農活的時候,婆婆就坐在這裡一邊休息一邊等她回家。
離開的時候,我們走出很遠之後回頭望去,發現婆媳二人依舊站在門口目送我們離開,看到我們回頭還朝我們揮手,二人的身影隨著我們離開的腳步越來越小,可是她們在我們心中的形象越來越清晰,李媽媽平凡的一生卻展現了優良的品德,沒有所謂的轟轟烈烈,平淡如水的日子中卻充滿的閃光點。